卡片笔记写作法

卡片盒是学术界的集装箱

2022-07-24 采叶小火

大家好,我是采叶小火。

这次想和大家分享的书是《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写作方法,相比于传统的线性写作法,能够充分地激发我们探索未知的快乐,让写作不再是一件需要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而是变成一件本身就充满乐趣、鼓励我们继续前进的探险。

不过,本次分享的重点并不是卡片笔记法,而是书中的哲理,它们对我的启发绝不局限于写作这件事,对我的工作、生活和人生都有着重要的启发,相信你读了这本书也会有所感悟。

每个人都离不开写作

每个人都离不开写作。钻研学术的教授和学生,进行虚构类创作的作家,还有随处可见的普通上班族,大家都需要写作。

写作并不局限于写论文、写书、写文章,也包括日常基本的写作和记录。当我们想要记住什么的时候,比如一个想法、一句话,或者一个研究成果,都需要写下来;当我们担心会忘记什么的时候,比如十分钟后需要晾衣服、晚餐食材的购物清单,也会写下来;我们还会借助写作来组织自己的思想,用写作和他人交流。学生在考试时需要写东西,即便是参加口语考试,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也是拿起纸和笔。我们的每一点脑力耕耘,都是从一条笔记开始的

如果你去书店或网络商城寻找写作类书籍,能找到的书籍大致分两类:第一类是形式上的要求,主要讲写作风格、结构、如何正确地引用文献;第二类主要给予心理上的指导,教你如何在精神不崩溃的情况下在截稿日期前完成作品。

不写啦!我开玩笑的

这些书的共同点是,教大家从空白的屏幕或者一张白纸开始写作。而事实上,没有人从零开始写作。我们的写作在那之前很久就开始了——没错,就是从记笔记开始。

写作并不是学习和研究之后的事情,而是这些工作的媒介。很多学生认为论文是在阅读文献、做实验或调研、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之后才做的事情,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论文的写作其实很早就开始了——在阅读文献时记下简短的要点、做实验时描述现象、分析数据时产生想法,这些都会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等到写论文的时候,我们只需将先前的笔记加以整理和发表即可。

每天的写作、记笔记、打草稿就像我们的呼吸一样,对我们的工作至关重要。但就像呼吸一样,因为一直存在,反而容易被我们忽略,因此也很少考虑改善我们的写作。这是人们不重视笔记的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是,即使笔记做得不好,也不会立刻获得负面反馈。人们没有直接的失败体验,也就没有改善需求,出版市场上对应的“如何记笔记”的书籍自然就少。直到截止日期临近,面对空白屏幕产生的恐慌驱使你去寻找救命稻草,然而那些教你“如何写作”的自助书籍在此刻也帮不上什么忙。很气人的是,在你抓耳挠腮时,一些人竟然还有工夫喝咖啡闲聊,他们总能写出好文章,而且看起来一直都从容不迫的样子。造成你们之间差别的原因,不是“有些人就是擅长写作”,也不是“写作就是很难的啦”,成功和不成功的写作策略之间真正的区别在于——笔记做得好不好

现在,你面前出现了一台时光机器,可以让你回到面对空白屏幕前的几周、几月甚至几年前。你究竟可以做些什么,才能避免发生那样的悲剧呢?

420px-哆啦A梦的时光机

很少有人因为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引用文献而害怕写作,为发短信或写邮件而苦恼的人也比较少(和写论文相比)。大多数人苦于写作的原因都差不多,就是因为他们相信或被迫相信写作是从一张空白页开始的。面对空白页,想要从脑子里或以往的笔记里掏出什么东西,却发现二者都空空如也时,想必会感到恐慌。

仅仅依靠脑子里的感觉是远远不够的,要把想法写在纸上才是最难的。这就是为什么好的笔记是好的写作的基础——把已经写好的东西整理成一篇作品,比把所有东西都在脑海里组装起来,再捞出来写在纸上,要容易得多

综上所述,一篇文章的质量和写作难易程度,更多取决于我们在确定题目之前为写作做的准备。

如何才能更好地写作

如何才能更好地写作呢?

好的解决方法往往简单且出人意料。你无需建立一个复杂的系统,或者重新组织现有的一切。只需投入很少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启动,尽管可能会大大改变你的阅读、做笔记和写作的方式,但是几乎不需要准备时间。不需要重做以往的事情,从现在改变工作方式就可以。

而且,我们也无需重新发明一套方法,只需结合两个别人已经发明好的、且经过验证的方法即可。第一个方法是卢曼的卡片盒技术,这是本书的核心。另一个方法是,“将工具融入到整体工作流程中”。

戴维·艾伦在《搞定》(Getting Things Done)一书中强调了“整体工作流程的重要性”。他的这套理论被简称为“GTD”,这套理论非常有名,因为他的确行之有效,相信有的读者听说或了解这套理论。

GTD 的原则是,把所有要处理的事情收集到一起,并以标准化的方式处理。这并不意味着每件事都要落实,你可以有选择地执行一些事情,推迟或放弃另一些事情。但只有当我们明确知道,所有事情(无论重要还是琐碎)都会被妥当处理时,我们才能安心地专注于眼前的事情。如果你希望用自己的大脑来追踪所有的事情,那么繁杂的信息会占据和消耗你宝贵的精神资源,使你无法专注。

把事情写下来,而不是用脑子追踪所有事情

遗憾的是,GTD 的方法并不能直接应用于写作任务上

原因在于,GTD 依赖于明确且可分解的目标,而写作任务的目标既无法实现明确,也无法逐层分解为更小更具体的步骤。需要洞见的写作无法明确地预先界定目标,我们一开始的想法通常是非常模糊的,思路在研究过程中才会变得越来越清晰;写作虽然也是一步步完成的,但很多工作太细小(比如检查脚注)亦或太过宏大(选定一个主题),而且我们很难预料到下一步要做什么。

虽然不能直接使用 GTD 有些遗憾,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艾伦那里得到重要的启示——一个成功系统的秘诀在于整体观。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处理好,否则被忽视的部分会绊住我们,导致不重要的任务也变得紧急。即使是最好的工具,孤立使用它也不会有太好的效果,只有把它们嵌入到精心策划的工作流程中,工具才能发挥出它们的优势。如果这些工具不能互相配合使用,再好的工具也没有意义。

对于写作而言,从研究到校对,都是环环相扣的。所有这些小步骤都必须以一种方式联系起来,使得我们能够从一项任务无缝地进入另一项任务。而这些步骤又要保持足够的独立性,不彼此牵扯,使我们能够灵活地做需要做的事情。这也是艾伦的另一个见解:只有当我们信任系统,而且知道一切都可以处理好的时候,大脑才会放开,才能专注于手头的任务

写作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需要我们在不同的任务之间不断地切换。如果没有一个可靠的系统,反复切换任务会迅速耗尽我们的注意力,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像 GTD 一样、但更加适合非线性工作的系统。卡片盒就是这样一个笔记系统。

卡片笔记法简介

正如前文所说,卡片笔记法本身不是这次分享的重点,但卡片笔记法作为全书的核心,有必要进行简单的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原著,或者在网络上寻找资料。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卡片笔记法的写作步骤:

  1. 记闪念笔记(Fleeting notes)。你手边需要有记笔记的工具,以捕捉脑海中闪现的每一个想法。不必过多考虑如何写或写什么,怎么喜欢怎么来。如果你时间充裕,也可以跳过这一步,直接写永久笔记。闪念笔记可以记在任何地方,便签、餐巾纸、微信文件传输助手,有必要时录音也可以。你只需确保所有的笔记稍后会被转移到一个地方,统一处理。
  2. 记文献笔记(Literature notes)。无论你读什么,都要做笔记,写下你不想忘记的内容,或者你认为可能对思考或写作有帮助的内容。文献笔记要非常精简,并使用自己的语言记录。最后把这些笔记和参考书目信息一起保存在你的文献管理系统中。
  3. 记永久笔记(Permanent notes)。现在打开你的卡片盒,仔细阅读你前面所做的闪念笔记和文献笔记,并思考他们和你自己的研究、思考、兴趣之间有何关联。新的笔记和卡片盒中已有的信息是否相互矛盾或互相补充?新笔记的加入能够碰撞出新的想法?你可以为每一个想法写下一条笔记。此时,闪念笔记就可以扔掉,而文献笔记已存入你的文献管理系统,重要的永久笔记则存放在卡片盒中。待所有重要的内容都妥善保存后,你就可以忘记他们了。
  4. 现在把你新新的永久笔记添加到卡片盒中。方法是:把每一条笔记都归档在一个或多个相关笔记后面;并为“距离”较远的相关笔记添加链接。这样做是为了确保你以后能找到这条笔记。
  5. 看着卡片盒中的笔记,自下而上地发展主题。你可以看看目前有什么,缺什么,出现了什么问题。通过广泛阅读来挑战和加强自己的论点。多做笔记,进一步发展思路。根据自己的兴趣走,一直选择有望获得最深见解的那条路。不要用头脑风暴去寻找一个主题,而是要看一下你的卡片盒,看看哪里已经形成的笔记链、想法群。
  6. 一段时间后,你会积攒到足够多的想法去确定一个写作主题。主题就是基于你拥有的素材。
  7. 把你的笔记变成初稿。不要简单地复制,而是将它们转化为连贯的内容,同时提炼出你自己的论点。检查论点中的漏洞,想办法完善或改变论点。
  8. 编辑和校对你的稿子。做得不错,可以开始写下一篇稿子了。

以上就是写作步骤,虽然这样描述好像你一次只会写一篇文章一样,实际上你绝不会只写一个想法。我们可以天马行空的一次思考许多想法,这些想法将来可以萌发出更多的思考和写作主题,可能不是为了学术,也不是为了发表,但肯定能让自己的知识增长。随时收集和发展自己的点子,不要让头脑中的灵光一闪白白浪费。

有效写作的四个基本原则

原则一:写作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很多学生和老师都认为,写作对学生来说是应试的需要,写论文只是诸多学习任务中的一项,是需要学习的技能。写论文被看作一项有始有终、由清晰的若干步骤组成的过程,几乎所有有关学术写作的书都是从这个假设展开的。

按照那些书的建议,首先要找出一个要研究的主题,然后开始收集相关文献并阅读,设计和进行实验,处理数据,得出最终的结论;然后才是写作,而且写作同样要先写出问题,然后对文件进行综述,再描述实验和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学会了这些,学生就能够做独立研究了。这一系列的过程非常理想化,但执行起来是非常困难的,相信学生们对此深有体会。

而本书其实基于另外一种假设:学习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过程,学生并不能通过学习为研究做准备。如果做得好的话,学习本身就是做研究,因为学习是为了获得无法预知的洞见,并公之于众。如果想要将一个研究成果公之于众,就需要把它写出来,以供人阅读,并传播下去。当作者可以离开现场时,一篇书面作品就成了对真理的公开见解。

虽然写作非常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花更多时间写作而减少其他工作的投入。实际上,只有当我们把工作划分为不同的独立任务是,才会显得写作减少了我们花在其他任务上的时间。专注于写作,并不意味着减少阅读,因为阅读是写作材料的主要来源;专注于写作,并不意味着要减少参加讲座或研讨,因为它们能为你提供写作思路、值得解答的问题,而且是了解研究现状的最佳途径之一;专注于写作,也并不意味着要减少做演讲和展示,因为它们能为你的想法提供反馈。

这看起来好像是语言上的把戏,要做的事情还是那些。但是,和之前不同的是,现在你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所有的任务都是为了写作而服务的。当你阅读文献、参加讲座时,如果有明确具体的目的,你就会更加投入、更有的放矢,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不得不做“的任务。

原则二:简洁是最重要的

我们往往认为,一场大的变革必须从一个同样大的想法开始。但实际上,越简单的想法往往具有越强大的效果。

下面用很简单的箱子举例。当马尔科姆·麦克莱恩(Malcom McLean)开始使用海运集装箱的时候,没有人把它当回事,然而就是这样简简单单一个箱子,让一些百年老字号没落、一些新产业兴起,让一些国家崛起、一些国家落后。一个箱子重塑了全球的政治格局,而它本身却很简单。集装箱的目的只有一个:减少邮轮在港口装卸货物的时间。

麦克莱恩并不是唯一一个想在船上使用集装箱的人。许多人做过尝试,但都在不久之后就放弃了,原因很普通,他们在这个想法上损失了太多钱。想要高效地将简单想法付诸实践并非易事。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失败的原因:船东们试图使用集装箱,却没有尝试改变基础设施和日常工作内容。他们认为旧的工作方式更有效率。虽然在港口很方便地卸下货物时他们很高兴,但装货时不理解为什么要把货物装进箱子再到船上。人们在压力越大的时候越倾向于坚持已有的工作方式,这就是所谓的”隧道效应“。

当优势显现后,二阶效应开始发挥作用,进入正反馈循环,集装箱的威力才显现出来:能够处理集装箱的港口越多,能够运载集装箱的船就越多,能够用集装箱运送的货物种类会不断增加,随着运输量越来越大,航运成本就越来越低,这也使得使用大的集装箱船更加经济,进一步增加对港口设施的需求。

同理,很多学生在记笔记时,思维方式就好比早期的船东。读到一个有趣的句子,就在下面画线;想要评论时,就写在空白处;产生一个想法时,就写进笔记本。他们在不同的地方留下不同的笔记,当他们需要写作时,就十分依赖大脑来回忆这些笔记在哪里。

卡片盒是学术界的集装箱。所有内容都被标准化成同样的格式后存到同一个卡片盒中。所有的努力只为一个目的:发表有价值的观点。传统的笔记系统中,主要问题是人们把某条笔记存放在了哪个主题下;而卢曼卡片盒笔记系统中,主要问题则是考虑想在哪个主题下再见到它。

原则三:没有人完全从零开始写作

前面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不再赘述

原则四:让工作推动你前进

我们在化学课上学过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区别。吸热反应需要持续地供给能量(比如用酒精灯加热)才能持续,一旦停止供应能量,反应就会停止;而放热反应一旦触发,就会自行继续,甚至还能向外界释放能量。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工作在消耗我们的能量,只有不断投入能量才持续前进有时候却恰恰相反,工作本身让我们充满活力,拉着我们前进。后者就是我们要追求的动力。

试图用外部奖励哄骗自己去工作的尝试都只能是短期解决方案,是十分脆弱的策略,并非长久之计。如果想要运动,那么唯一重要的是,要让人发现运动能带来良好体验,并且让他们愿意再次尝试。如果想用运动后在沙发上看电视来哄骗自己锻炼,那么不久后你就会直奔沙发,完全放弃锻炼。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让工作推动我们前进的方法。

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

步骤一:独立却又互相关联的任务

不要一心多用

如果需要完成多件事情,人们往往倾向于同时处理多项任务。许多人还自称擅长“多线程”处理任务。然而心理学家们的实验结果却证明:虽然那些进行多任务处理的人“感觉”自己更有效率,但实际上他们的效率却低了很多,而且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明显落后于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人。

当我们认为自己在“同时”处理多件任务时,我们实际上是在两件或更多事情之间快速转移注意力。每一次转移注意力都会消耗我们的转移能力,并会延长我们再次集中注意力所需的时间。

在现实中不存在真正的“多线程”,但是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使我们能够将多任务变为许多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单线程”任务,我想给它起一个名字叫“伪多线程”。

注意力是一种有限资源,长期集中注意力需要意志力来维持。

如果我们能够避免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尽可能将不同类型的任务分开,使它们不会互相干扰,并排除其他可能的干扰,我们就能训练自己在更长时间内专注于一件事的能力。这不仅要有正确的心态,还需要有有结构性的工作流程。卡片笔记法就可以帮我们做到这一点。

写下来为大脑减负

除了注意力资源极其有限,我们的短期记忆容量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需要制定策略,将可以存储到外部系统的想法从短时记忆中转移出去。研究表明,我们最多在脑海中可以保存7±2件事。

如果不进行处理,信息会在我们脑海中游荡,寻求我们的注意,占据宝贵的大脑资源,直到被遗忘、被更重要的东西取代,或者被转移到长期记忆中。

记忆术是怎么回事呢?按照某种意义将不同事项捆绑在一起。比如,请记住下面的数字序列:11,95,82,19,62,31,96,64,70,51,97,4。由于超过7个数字,我们很难记住它们。当你意识到这是连续编号的5届世界杯的年份时,就很容易记住了。(1.1958, 2.1962, 3.1966, 4.1970, 5.1974)

这就是为什么能理解的东西比不理解的东西更容易记住。这不是要求必须选择把关注点放在学习上或是理解上,因为出于学习的目的而进行的记忆要点,也都需要被理解。我们所理解的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而卢曼卡片盒的目的就是专门建立这类有意义的联系。一旦某个想法或事实与其他事情产生了有意义的联系,当我们想起与之相关的东西时,也就很容易想起它。

心理学家布卢玛·蔡格尼克有一次去餐厅吃午饭,看到服务员不需要做任何记录,就能准确地记住谁点了什么菜,这件事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令她惊讶的是,当她返回餐厅拿她留在那里的外套时,几分钟前她还很崇拜的拥有超强记忆力的服务员却不认识她了。蔡格尼克对此很不解,服务员解释说,他们服务员都能够记住哪位顾客点了哪些饭菜,但在客人们离开餐厅的那瞬间,他们就把这些全都忘掉,然后把注意力转移到下一拨顾客身上。

未完成的任务往往会占据我们的短期记忆,直到它们被完成。这就是“蔡格尼克效应”,它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未完成任务的想法所干扰,而不管这些想法的重要性如何。其实我们并不一定要完成任务,才能说服我们的大脑停止思考它们,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想法写下来,让大脑相信它会在之后被妥善处理。至于任务是真的被完成了,还是通过记下笔记而推迟了,大脑不会区分。

通过记录想法,可以把它们从脑海中清除出去,这就是戴维·艾伦的GTD系统有效的原因。卡片笔记法的工作方式也是如此。把事情外化。

减少做决定

除了前提到的注意力资源、短期记忆资源,第三种有限的资源是驱动力意志力

长期以来,意志力常常被视为一种性格特征,而不是一种资源。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意志力被比作肌肉,是一种消耗得快而恢复得慢的有限资源,通过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需要时间和努力。

与其强迫自己去做一些不喜欢做的事情,不如想办法让我们感觉自己喜欢去做那些能够推动项目前进的事情。需要依靠意志力维持的工作往往很难持久,想办法让工作变得不需要运用太多意志力,是一种技巧。

众所周知,决策是最令人疲惫和厌倦的工作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人只穿深蓝色或深灰色两种颜色的西装,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早上少做一个决定,把更多的决策力资源留给真正重要的事情。

步骤二:阅读和理解

阅读时要手中有笔

“我建议你在阅读时手里拿支笔,在小本子上记下你觉得常见的或可能有用的简短提示,因为这将是把这种痕迹印在你的记忆中的最好办法。”——本杰明·富兰克林

文献笔记是我们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工具。多数学生都试图用一种方法去对待所有文本,无论他们的难度如何。而事实上我们应该有区别的对待不同文本,如果本文比较难,应该把笔记做得详细一些;如果文本比较简单,则只需记下一些关键词。而大多数学生做文献笔记的方式,要么不够系统,要么过于系统。在读书的同时没有做笔记,对于写作而言,几乎等同于没有读过这本书。

你可以使用Zotero软件或手写。不同的研究表明,手写有助于理解。因为手写的速度比较慢,学生不能记下所有的讲座内容,所以相比于细节他们更关注重点,而想要记下重点,就需要先理解它。但我并非在建议你使用手写代替软件,我想表达的是:做笔记的根本目的是理解它,而不是为了让人观赏,也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进行了阅读。

保持开放的心态

虽然有选择的记录是有效笔记的关键,但是以哪种方式进行选择也同样重要。遗憾的是,我们的大脑在选择信息方面通常不太聪明。我们不喜欢挑战既有的思维方式,更倾向于寻找那些让我们感觉良好的事实和论点,也就是那些证实我们很博学的东西。这被称为“自我偏差”或“确认偏差”。

确认偏差是一种微妙而重要的力量。即使是最优秀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也无法摆脱确认偏差。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采取了措施。达尔文强迫自己写下那些挑战自己观点的论点,并对其进行详细阐述。“我曾经在许多年里都遵循着这样一条金科玉律,即每当我遇到与自己的结论相反的已发表的事实、新的观察或思想时,我都会不失时机地立即把它们记下来。因为我根据经验发现,这种事实和思想比我喜欢的那些更容易从记忆中溜走。由于这种习惯,很少有人对我的观点提出反对意见,至少我没有发现过。”

这是处理确认偏差的一个很好的心理上的方法。但我们更希望有一种系统性的工作流程来促使我们完成这些,不需要我们付出太多主观努力就能做出正确决定。

线性的写作方法必然会导致更多的确认偏差,因为你在开始研究前就确定了立场。而卡片盒使得我们在寻找信息和论证是更加开放,唯一的选择标准是他们能否补充发展已有的讨论,能否与其他笔记发生联系。这样,我们的注意力就从项目的预设立场转移到卡片盒内的开放性联系上来。

在减少确认偏差的基础上,我们甚至可以更进一步,把那些反驳预设论点的事实也纳入探讨范围。我们的确有所选择,但不是以支持或反对论点,而是以是否相关为标准。这时,那些反驳预设论点的信息会变得非常有吸引力,它会引发思考和讨论。卡片盒里的内容差异越大,就能把我们的思想带得更远(前提是我们没有事先决定方向)。卡片盒中的矛盾可以在后续的笔记甚至最终的论文中讨论。比起单一角度的论述,借助正反双方的激烈讨论更容易写出一篇有趣的文章。

培养专注要点的能力

在大量信息中专注要点的能力只能通过实践习得。当我们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时,我们需要把要点和普通的辅助细节区分开

写下来有助于真正理解

“如果你说不清楚,就表示你自己也不明白。”

物理学家费曼曾经说过,他只有在能够进行科普演讲时,才能确定自己完全了解一件事情。阅读的时候手里拿只笔,就相当于一次演讲。永久笔记也是一样,应假定面向的读者是对文本背后的思想一无所知、不知道原文背景、 只具备该领域基础知识的人。 唯一的区别是,这里的读者也包括未来的自己, 因为我们在记完永久笔记以后, 很快也会达到对此一无所知的状态,就像那些从未接触过我们所写的东西的人一样。

写作有一个重要的好处。在口头表达时,我们很容易掩饰毫无根据的主张,我们可以用自信的手势来跳过论证的漏洞,或者对口说一句“you know”。但是写在纸上的时候,这些手法就很明显,这能促使我们正视自己的观点

重复阅读是特别危险的,因为曝光效应会让我们相信自己已经理解了。如果不以某种形式测试自己,我们没有机会知道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试图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述一个论点是一个方法,它会毫不留情地暴露我们在理解上的偏差,这当然感觉不舒服,但这是让我们学习和提高理解力的唯一机会,这也是一种刻意练习。这是一个选择:是要感觉变聪明,还是真的变聪明。反复阅读、在句子下面划线是完全没用的方法,因为我们无法自我检视。

步骤三:记卡片盒笔记

在大脑之外思考

丹尼尔·卡尼曼写道,人类的大脑是“一台能跳跃式得出结论的机器”。

不需要足够的证据和逻辑严密的论证就能得到结论,这让我们的祖先在那个难以理解的世界减少思考、节省能量消耗并提高生存的可能性,也能让现代的我们无需过多思考也能活得轻松。但对于真正的思考,大脑这台机器是不够可靠的。

仅仅依靠大脑会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究竟我们想的是否正确,不写下来的话也许永远都不会清楚。

任何具有一定复杂度的想法都需要写作表达,而且只有当被写下来时,它才是固定的,才能脱离作者而被独立讨论。卢曼说:不写作,就不可能系统性地思考。真正的思考需要某种外显化,写作就是最好的一种方法。

步骤四:发展想法

卡片盒的目的不是成为一部个人wiki,它是思考的工具,因而不应期待其完整。只有它对我们的思考有帮助时才需要写,而不必为了弥补空白而写下什么。

如果我们忘了一个想法然后又想起来,大脑仍会像第一次遇见它时兴奋。使用卡片盒会让我们的这种幻想破灭,但会增加我们前进的机会,而不仅仅是感觉在前进。当你头脑中灵光一闪时,最好把它写下来。

比较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矛盾、悖论或对立,这是促进洞见产生的重要因素。看似相似而略有不同的笔记也是重要的,我们可以在另一条笔记上讨论他们的差异。

步骤五:分享你的洞见

从头脑风暴到卡片盒风暴

头脑风暴是人们常用的寻找点子的工具。虽然听起来像是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新概念,但实际上“头脑风暴”一词最早在1919年就由亚历克斯·奥斯本首次提出。头脑风暴应用十分广泛,也有人建议用头脑风暴来寻找适合写作的话题。

在选择话题时,我们想要的是重要的、有趣的、能够利用现有素材的话题;但我们的大脑会优先考虑最容易获得的想法(最近遇到的、有情感附加的、生动具体的、押韵的,而不是抽象模糊的、听起来不顺耳的那些),而且我们往往偏爱脑海中第一个出现的想法。

使用头脑风暴就像是在预测哪些想法值得写,而使用卡片盒可以真切的看到值得写的内容。可见,头脑风暴也拥有“写作从零开始”的预设。

好的问题都有这样的特征:既相关又有趣,即不太容易回答,又有可能用现有的材料解决

使用卡片盒,我们便会把“写什么”的问题融入每天的阅读中,我们每天会产生几个问题,绝大多数问题要么很快被解答,要么因为缺乏材料或兴趣而消失,一段时间后,我们就可以从几十上百个问题中筛选出可以用于写作的问题。这就是“进化论”的原理:我们的工作之所以能够不断推进,靠的不是事先计划,而是过程中的试错。

完稿和修订

当你已经拥有了一个值得写的话题,并且拥有许多现成可用的材料,就可以撰写草稿了。

撰写草稿的某一章节时,要先确定不写什么。文章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不是存放内容的容器。以往我们面对空白屏幕时,要决定的是用什么填满页面;而现在恰恰相反,我们手头的资料太多而需要有所取舍。

请尝试同时写多个项目的手稿,因为才能发挥卡片盒的真正威力。就像工业行业的一体化,一条生产线的副产品可以成为另一条生产线的原料。我们在一个话题下无法使用的内容,也许可以成为另一个话题下的材料。

请牢记草稿只是草稿。在写草稿时,我们扮演的是“创作者”的角色,如果你想要与此同时扮演“批评家”,不停地进行自我批判,那么你不可能写出任何东西。如果想要严格要求自己,请在完成草稿之后再做修改。

修改草稿的过程中,最难的任务是删除那些对论点没有用的东西,就像“杀死你的挚爱”一样痛苦。你可以把不适用的内容转移到另一个文档中,命名为“XXX剩余部分”,告诉自己以后再用它们。当然很有可能你再也不会看这些文档,但这让修改草稿变得更容易了。

步骤六:养成习惯

“所有的行为指南和知名人士的演讲都在重复一个极其错误的道理,即我们应该养成思考所做事情的习惯。但事实恰恰相反,文明的进步,在于不断增加那些我们能够不假思索地做事情的数目。”

如果想要改变长久以来的行为,一开始就要认识到改变行为的困难。

培养新习惯的诀窍在于,不要试图与旧习惯决裂,也不要试图通过意志力逼迫自己去做,而是要有策略地建立新习惯,并逐步取代旧习惯。

结语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内容啦。不知你是否有所收获?

《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本身就是用卡片笔记法写出来的,在阅读原著的时候,我被书中知识密度所震撼,作者旁征博引,让我一瞬间回想起看文献综述的感觉。但与介绍领域最新进展的文献综述不同,作者旁征博引是为了支撑自己的论点。仅仅是于当前主题相关的引用就如此繁多,那么除此之外,作者的卡片盒中想必有着更多的想法、洞见。这就是卡片笔记法的威力。

如果你问我有没有实践卡片笔记法,我的回答是——只实践了一半。我目前的笔记策略是“卡片笔记法”+“随心所欲法”,在记录闪念笔记时我不会设限,想写什么就都写下来,而在写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时注重卡片笔记的原则,尽量精简。

这本书给我的收获绝不仅仅是卡片笔记法。我被书中的许多想法和观点打动,比如“写下来为大脑减负”,这些方法即使不使用卡片笔记法,也对我们很有帮助。而“让工作推动你前进”的概念更是于跳出了写作,对我的生活都具有指导意义。

也许你能感受到,这本书讨论的写作其实是偏向于学术写作的。但是其中的道理基本上都不局限于学术写作,无论你是想写一篇好的作文,想写自己喜欢话题的随笔,还是想创作一部小说,其实都可以使用书中的方法,甚至写日程安排、日记、买菜清单都可以。正如书中开篇所讲的,每个人都离不开写作,写作无处不在。如果你愿意花一点时间去学习和实践新的写作方法,也许你的学业、工作和人生会产生令人欣喜的变化。


Author: 采叶小火
Link: https://blog.mikelyou.com/2022/07/24/slippbox/
Lis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C BY-NC-SA International License.